玉兰花开
不堪回首的日子
一个文学名家在他的名篇中有一句话:人生的路是漫chang的。jin要chu1只有几步。可惜,这位名家在历经生活和文学创作的双重磨难后,系列裂变导致他xi烟过量而患上肺癌,不幸中年早逝,为文坛留下一件憾事。
孩童时对文学并不感兴趣。祖父的阁楼上放满成堆成捆的医书,幼年时因没有其他书可读就常常偷着爬上阁楼,用手chu2摸那些发黄的线装书。识字后对那些繁ti的医书上的字和名词有了兴趣。后来在一中,因一次物理平时测试不及格受了批评和任课老师的奚落,自作主张找到校chang和教导主任申请转科,终于让从小就想报考医科大的梦想化为泡影。
省城上大学上写作大课时,一位朴素的军人讲他的创作经历。他讲的是他创作的获了全国短篇小说奖的《南湖月》和他正在创作的小说初稿《市井轶事》。虽然上课前写作老师作了一些渲染和铺垫,作者简介有点类似现在的炒作,但在十六、七岁的我们眼里,他就是bu队的一位搞创作的战士。那时师范学院的大学生都想改行,要么从政要么zuo学问,中文系的学生开口便讲美学,教授是刘纲纪、王先霈、朱祖延这些熟悉的专家学者,对于从事写作的确没有什么兴趣,搞写作是降格以求,退而求其次的。其实那时武汉高校的校园作家已崭loutou角,我还叫得出一串名字而这些人比贾平凹、陈建功、张抗抗等放在一起丝毫都不逊色,如方方、喻杉、田天、叶大春…池莉和刘醒龙好象还迟一些,他们是后来把名气越zuo越大的。对师范生来说,考研和留省城机关比搞创作xi引力更大一些,写点诗歌散文发一本集子一点都不现实。
那时的想法有些可笑。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一般都不愿意一开始就tao上沉重的枷锁,没有一个人愿意生下来就去为伟大而神圣的事业过炼狱般苦行僧的生活。文学不是谋生的手段,文学创作同样不是人生的惟一。
充斥视角和耳mo的脏东西多了,对文学的痴迷和热爱开始降温。某名家成名后再不见有甚力作,某朦胧诗人因婚恋自杀,还有痞子文学和绅士作派,模仿官员的作秀,不一而足。这样一来,连文学新人对文学爱好的兴趣都消失了。
是文学迷失了我们,还是我们迷失了文学。这zhong看法对文学是不公平的。农民靠侍弄土地zhong庄稼收获粮食养活自己,解决普天下民以食为天的大问题。文学是zhong庄稼的土地,播下希望,收获信念。她的空间愈来愈狭小,放弃她时她同时就抛弃了你。没有了文学,犹如没有了空气和水分,天空大地河liu高山变的毫无生气,暗然失色。没有了文学,就没有了音乐,没有了欢乐和歌唱,人活在世上如行尸走rou没一点价值,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
昨夜今晨
看天色,近黄昏,夕yang西下,远chu1黛色山峦,一抹墨绿,亮一盏心灯,点一夜烛语,就这么沉睡过去,走进夜的shenchu1。
chang期的机关工作,简单重复着每一个昨天,仿佛乘着时空号的ying卧列车,咣哐咣哐,轰隆轰隆。呜,一站到了,又在小憩片刻后,重新“呜”一声,接着又开始咣哐咣哐,轰隆轰隆。新的一站,一站接着一站,目标总在前tou,在远方,只是单调地重复着有规律的运行,时间一chang,便觉出乏味。
在无数个昨夜,zuo着无数个属于昨天的梦,梦境很美,很诱人,但好梦不chang,或好梦难圆,也有不好的梦,兴许是恶梦,每每吓醒了,一shen冷汗。我已不常zuo梦了,青春岁月,风华正茂,梦的jing1力旺盛,梦的十分年轻。梦醒时分,有年迈古稀的双亲唤儿ru名,有花季年华的女儿争嘴斗气,忽然便觉得人已经不再年轻,人进中年。
辛巳年的夏就这么火热地进入三伏,到了昨夜,到了立秋。一场暴雨,洗涤着三峡和清江边的每个小城,三伏天就在暴雨中成了昨夜,成了过去,凉爽惬意的河风这么温柔地chui拂着,一切都美丽着、温柔着,因为三伏天的结束,因为立秋和秋后十八暴,这么美的天气、这么美的山城,似少妇。于是心中攸然有了美感,少妇是干净的,少妇是妩媚的,拿少妇来比喻山城,山城便多了一份女xing的色彩,便拟人化了,有了一zhong想拥入怀的情愫,和一zhong切入肌肤的**。
一夜无梦,有规律的生活运行如chang途旅行的列车。呜地一声,咣哐咣哐,轰隆轰隆…我在今晨,心底便有了chu1子的感情,因为我出生的山城,她本来的样子,穿过岁月和历史的印痕,原本就那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