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十八书屋 > 史记 > 循吏列传(2/3)

循吏列传(2/3)

产,是郑国的大夫。郑昭君在位时,曾任用自己信的徐挚国相,国政昏,官民不亲和,父不和睦。大期把这些情况告诉郑昭君,昭君就改任产为国相。产执政一年,狼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二年之后,市场上买卖公平,不预定价了。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路不拾遗。四年后,农民收工不必把农带回家,五年后,男无需服兵役,遇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产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就去世了,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谁!”

这就是孙叔敖不用下令束百姓就自然顺从了他的教化,边的人亲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离得远的人观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他。所以孙叔敖三次荣居相位并不沾沾自喜,他明白这是自己凭借才获得的;三次离开相位也并无悔恨,因为他知自己没有过错。

庄王认为楚国原有的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钱改铸为大钱,百姓用起来很不方便,纷纷放弃了自己的本业。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市场了,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买卖,秩序很不稳定。”孙叔敖问:“这情况有多久了?”市令回答:“已经有三个月。”孙叔敖说:“不必多言,我现在就设法让市场恢复原状。”五天后,他上朝向庄王劝谏说:“先前更改钱币,是认为旧币太轻了。现在市令来报告说‘市场混,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谋生,秩序很不稳定’。我请求立即下令恢复旧币制。”庄王同意了,颁布命令才三天,市场就回复了原貌。

孙叔敖为官三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他执政宽缓不苛却有禁必止,官吏不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无盗贼发生。秋冬两季他鼓励人们山采伐林木,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把木材运山外。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得很安乐。

公仪休吃了蔬菜觉味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下来扔掉。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家门,还烧毁了织机。他说:“难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卖掉他们生产的货吗?”

楚国的民俗是坐矮车,楚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驾,想下令把矮车改。国相孙叔敖说:“政令屡,使百姓无所适从,这不好。如果您一定想把车改,臣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门槛。乘车人都是有分的君,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了。”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上行下效,老百姓都自动把坐的车了。

有位客人给国相公仪休送鱼上门,他不肯收纳。客人说:“听说您极吃鱼才送鱼来,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很吃鱼,才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鱼?所以我决不能收下。”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

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由于才学优异了鲁国国相。他遵奉法度,原则行事,丝毫不改变规制,因此百官的品行自然端正。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大官的不许占小便宜。

【1】【2】【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